愛,讓光明重生——清明追思,愛爾眼科致敬全國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
今年的清明節(jié)對小汪(化名)而言格外特殊。除了緬懷已故親人,他還特別思念一位對他極為重要的陌生人。小汪患有圓錐角膜,不久前在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(yī)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。這次手術讓他可以繼續(xù)自己的學業(yè),而這一切都歸功于那位慷慨捐獻角膜的陌生人。

一片特殊角膜,兩臺移植手術,兩人重獲光明
角膜病是我國第二大致盲眼病。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《視力殘疾全球數(shù)據(jù)報告》,我國有大約400萬至500萬人因角膜病而致盲,每年還有約10萬新的角膜盲癥患者出現(xiàn)。然而,能夠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每年不足1萬人?!?】
“角膜因其無血管和無淋巴的特性,被認為是‘相對免疫赦免’的組織。這意味著相比其他器官移植,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較高,大約在90%左右【2】,且手術后排斥反應的發(fā)生率較低。然而,由于傳統(tǒng)觀念的限制和公眾對捐獻途徑了解不足,角膜捐獻的數(shù)量仍然遠遠不能滿足手術需求。”愛爾眼科醫(yī)院集團角膜及眼表學組副組長、漢口愛爾眼科醫(yī)院院長曾慶延教授指出。
每一枚捐獻的角膜都是無價之寶
每一枚捐贈的角膜都是無價之寶,象征著捐獻者對生命的至高禮贊和對世間的深切關愛。如何提高角膜的利用效率,讓一枚角膜能夠幫助更多的角膜盲癥患者重見光明,成為了眼科醫(yī)生面臨的一大挑戰(zhàn)。
跟小汪一樣,王大叔也在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(yī)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,并且所移植的角膜來自同一個捐獻者。
在這個特別的案例中,一位生前做過全飛秒激光近視矯正手術的捐獻者,其角膜因手術而具備了400度的屈光度數(shù)。這種獨特的情況為兩位患者——小汪和王大叔的治療帶來了契機。小汪患有圓錐角膜晚期,經(jīng)檢查,他的眼軸長度為25.69mm,相當于擁有400-500度的軸性近視,這與捐獻者角膜的屈光度數(shù)高度吻合。
據(jù)悉,將一枚角膜分割成多片進行移植是提高角膜利用率、緩解供需矛盾的有效策略,有助于更多角膜盲癥患者重獲光明。應用如DALK、DSEK/DSAEK等板層角膜移植技術,可以根據(jù)患者病情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層次切割和移植,提升了角膜利用效率和手術成功率。
李紹偉教授介紹,近年來角膜移植技術取得顯著進步,特別是飛秒激光角膜移植技術的應用,這是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。飛秒激光技術通過極高的精準度和控制性,能夠在角膜上進行微小且精確的切割,這使得手術的精確度大大提高,從而能夠在手術中更好地控制屈光效果,減少散光的發(fā)生。使角膜移植手術進入了屈光性手術階段。
愛爾眼科“9庫53站”與“瞳聚”系統(tǒng),助力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
近年來,為有效緩解角膜供給不平衡的現(xiàn)狀和醫(yī)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,向角膜盲患者提供及時、專業(yè)的醫(yī)療幫助及資金支持,愛爾眼科和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了“瞳聚”角膜捐獻及移植預約系統(tǒng)。
愛爾眼科和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了“瞳聚”角膜捐獻及移植預約系統(tǒng)
愛爾眼科醫(yī)院集團角膜及眼表學組副組長、重慶眼視光眼科醫(yī)院院長趙敏教授介紹,通過在全國16省50余城市建立的9家眼庫和53個角膜捐獻接收登記站,愛爾眼科旨在通過整合角膜資源、專家團隊和公益機構等多方力量,為患者提供角膜移植手術預約和公益救助服務。同時,“瞳聚”系統(tǒng)還為有意愿捐獻角膜的人士提供登記協(xié)助服務,通過信息化平臺提升角膜材料的分配與使用效率,幫助更多患者重見光明。
據(jù)悉,愛爾眼科在全國范圍內擁有30余名位角移手術醫(yī)生,近40家能開展角膜移植手術的醫(yī)院,平均每年為超千位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。
自2016年3月起,愛眼公益基金會與愛爾眼科聯(lián)合發(fā)起了“你是我的眼”角膜移植公益項目,旨在為角膜盲患者提供及時和專業(yè)的醫(yī)療援助,并培養(yǎng)當?shù)氐氖中g醫(yī)生及技術人才,提升角膜眼表疾病的醫(yī)療服務能力。
“遺體器官角膜捐獻是一種意義深遠的行為,它不僅延續(xù)了生命,還能幫助他人重獲光明。我們鼓勵更多人了解并參與這一崇高事業(yè),對所有捐獻者表達zui深的敬意和感謝?!崩罱B偉教授如是說。
①南方都市報:《角膜移植助85歲老人重見光明貧困患者移植手術還能享資助》
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FUD20IMB05129QAF.html
②央廣網(wǎng):《安徽省shou家公立醫(yī)院眼庫接受第1例角膜捐獻》http://news.cnr.cn/native/city/20170720/t20170720_523859950.shtml